昌黎历史人物(四)
高荣杰(1915年一1966年):男,河北省昌黎县新集高庄村人。13岁拜乐亭县张老济为师,学唱皮影。固旨于学习,入科2年即能担任重要角色。15岁被昌黎县齐彦卿影班以重金买去,一直唱了7年。1937年,他到乐亭县孙家松茂堂影班,后又到昌黎县王大少影班。在此期间,受名艺人指点,艺术日臻成熟,以音韵醇厚,吐字清楚昌黎是谁,善于刻画青年妇女形象而驰名于冀东。
高荣杰擅演的皮影剧目有:《乾坤带》、《秦香莲》、《邵玉兰》、《汴梁图》、《沈冰洁》等。他用声音塑造妇女形象,曾被观众誉为皮影界的梅兰芳。1942年,高荣杰到东北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城市演出。此时,他受教于李紫兰、周文友、苗幼芝等著名乐亭影名艺人,得到真传,技艺精进。他改革并丰富了《大悲调》、《凄凉调》、《游阴调》、《路远悲》等皮影曲牌唱腔,他以曲调委婉、缠绵悱恻,形成了蚀树一帜的艺术风格。40年代高荣杰的唱段被灌制唱片的有《乾坤带》、《秦香莲》、《邵玉兰》等。
1954年昌黎是谁,高荣杰带着影班从东北回到故乡昌黎县演出。经县政府动员,他毅然舍弃高薪收入,参加了唐山专区实验影社,并把价值近干元的影箱,折价200元归址,真充实了专区影社的班底。
高荣杰虚心好学,勤奋钻研,对艺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灯光布景,唱腔设计都进行了许多改革:在唐山戏曲学校为培养青年皮影演员也做出了卓越贡献。1957年,高荣杰加入中国 。他曾任唐山市皮影团副团长,被选为昌黎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周国宝:著名民间舞蹈艺人。1905年生于昌黎县城西关。出生于秧歌世家,其祖父,父亲均为昌黎秧歌名角。周国宝从14岁起眼其父学扭秧歌,先学㧟, 后学妞,又拜昌黎城东著名秧歌老人聂国合为师学丑。终以丑角名扬冀东及全省、全国。1953年,由他主演的经过老艺人们创新的地秧歌节目《跑驴》,在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上一举成名。同年,他带着这个节目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荣获铜质奖章此后并拍成电影。他的表演身段自然灵活,表情风趣幽默,动作健康优美,扇花丰富多彩。是冀东民间舞蹈的代表人物。周国宝由于在民间舞蹈艺术上很有造诣,1958年被问北省艺术学校聘为舞蹈教师,开始从事民间舞蹈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昌黎地秧歌节日的规范化、程式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50年代加入中国舞蹈家协会,1960年出席第三届全国文代会。1979年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河北分会常务理事。1985年当选为昌黎县文联委员。曾任昌黎县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1986年被聘为中国舞蹈家协会河北分会顾问。1987竿被聘为秦皇岛市舞阳工作者协会顾问。晚年退休返乡仍致力于地秧歌艺术的发展事业。1989年2月因病逝世,终年84岁。其生平简介被收入《中国艺术家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