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成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咱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咱们就和他拼到底!”近来,《游击队歌》在上海市比乐中学教学楼二楼礼堂响起,学生们用自己的歌声问候面前一件革新文物——
印着“中华大药厂制”的药盒里放着一支药剂,里边活动着氧化成褐金色的液体。它是盐酸吗啡针剂,来自延安时期,由《游击队歌》词曲作者、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生前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这件珍贵的赤色文物由纪念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带进比乐中学,敞开一堂特别的思政课。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何依玲解说文物故事。(中共一大纪念馆供图)
“盐酸吗啡是一种药剂,在战争时期常用于医治严峻伤口,是非常重要的物资。”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何依玲为同学们讲起文物背面的故事:1940年,因为日本侵略军的张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解放区经济、日子极为困难。就像贺绿汀先生在《游击队歌》中所写:“没有吃没有穿,没有枪没有炮”。
“为坚持抗战,解放区开展大出产运动,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何依玲讲道,根据地发展农业出产和工业出产,办起医药厂、纺织厂、被服厂、粮食加工厂等。“‘中华大药厂’就在那时兴办,这支盐酸吗啡,便是咱们自己出产的。”
学生近距离观摩革新文物,中共一大纪念馆保管部主管王长流(左一)为学生解说。
军民同心出产,为一同抗战打下坚实基础。“那么,这支药剂是怎么到了贺绿汀手中呢?”何依玲说,抗日战争期间,贺绿汀积极参加上海文艺界发起的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郑州、西安等地表演,大力宣扬抗日,以文艺作品激励全国军民捍卫疆土、痛击日寇的斗志。峥嵘岁月中,贺绿汀带着家人一同奔走,有一次,儿子突然患病。情况紧急,党组织为其找来针剂盐酸吗啡,帮助孩子转危为安。后来,没有用完的那支针剂,被贺绿汀小心谨慎地珍藏起来。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告诉大家,包括盐酸吗啡在内,贺绿汀共为纪念馆捐赠过三件文物,其他两件分别是《游击队歌》手稿和贺绿汀夫妇保存的延安出产的毛毯。
随后,比乐中学学生发展部主任周琳和艺术教师魏陶将音符和前史巧妙结合,以“音乐+串讲”的方法,展示爱国音乐工作者谱写革新歌曲,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懈努力。屏幕上,一张张革新相片、一段段赤色影像闪过,音乐和光影中的沉溺式体验将同学们带回峥嵘岁月。
这样的思政课堂似乎一场与爱国音乐家的“隔空对话”,学生们深受震撼。“盐酸吗啡针剂文物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检测中淬炼出的坚强精力和不变初心。”高三学生张翊轩说。
高二学生薛惠文说:“在以歌串史、以歌叙史的过程中,我忍不住心弦共振,感受到坚韧不屈的民族精力。”
比乐中学校长罗立新说,文物进校园,为学生敞开追寻赤色回忆的一扇大门。接下来,学校还会开展赤色故事演讲、赤色歌曲演唱、寻访赤色场馆等系列活动,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交融。
据悉,“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12.8万件收藏中精选100件见证重要前史的革新文物送入校园。“100件文物,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进程。”薛峰说,把文物送进校园,旨在使收藏赤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的优质内容,让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中接触“原汁原味”的前史,激励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