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网络上讨论热度居高不下的"豆腐脑甜咸"、"过年到底吃饺子还是汤圆"等等南北生活习惯差异问题之争终于又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次我们大众争执的话题主要围绕着"外婆与姥姥"。
争论的重点主要关于姥姥和外婆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究竟谁是方言谁是普通话?分不清这个问题,就别想搞懂中国。
"外婆与姥姥"争执起源
新一轮"南北大辩论"源于上海市对于语文课本中的一则改革。
根据一位网友的爆料,最新上线的沪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当中一篇题为《打碗碗花》的课文遭到了大幅改动,文章里面所有提到"外婆"的地方,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此事一经被是会广泛热议之后,上海人民立刻就坐不住了,因为"姥姥"对于他们而言是个陌生词汇,在日常生活或者是书面写作时都不会提及,所以很多孩子拿到课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疑问——"'姥姥'是什么意思?"
"外婆改姥姥"事件在网络上立即引起了热议,有对此甚是关心的网友,在家翻箱倒柜找出了七年前的原版课文放到网上作为对比,可以看到当时的课文中全文只有"外婆",没有"姥姥"的身影。
究竟是谁对"外婆"采取了封杀令?为了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有家长前去求证了上海市教委,官方回应中提到了一个观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解释,"姥姥"为普通话词汇语,而"外婆"属于方言。
搞不清"姥姥与外婆"别想搞清中国
上海市教委的回应无疑是给舆论加了一把火,网友们争论的热点又顺利转移为"外婆、姥姥谁才是方言"?
"姥"这个字在古代本意是指上了年纪的妇人,"姥姥"是对德高望重的女性长辈的尊称,例如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刘姥姥",众人叫她一声"姥姥"并不是因为沾亲带故,而是为表尊敬。
这个词后来几经演变才成为了代表"母亲的母亲"之专有名词外婆是谁的,称呼"姥姥"的这种现象尤其是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更为常见。
引起众多网友不满的原因是在大众印象里"姥姥"更加口语化,适用范围有限;反观"外婆"既可以日常使用,而且也可以作为得体的书面用语。
举个例子来说明,英文"grandmother"的中文释义为"祖母、外祖母",在这里可以看到同样都是"祖母",但是母系一支的亲人都要冠以"外"字,这是源于我国古代是以父权结构作为联系的宗法制社会,加上"外"字借以区分亲疏远近。
因为这一层关系,所以网友们并不认同"外婆"是方言这一观点。
实际上,上海市教委的回复不无道理,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普通话是有自己独立一套的评定标准的,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从这条我们就不难可以看出为何字典里会规定"姥姥"作为普通话。
"外婆"并不属于北方官话中的称呼词汇,因此被划定为方言。不过不要忽略一点,"姥姥"同样也是北方地区的方言。众所周知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域的语言类型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分不清"外婆与姥姥",就别想搞懂中国。
这背后隐藏着我国南北地域之间人们生活的巨大差别,集中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拿各地方言举例。就连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也只能做到"车同轨书同文",无法做到让各地的口音用词一致。
有个成语叫做"南腔北调",南方的方言虽然比不得北方的覆盖面积大,但是各地有各地的"腔",外地人不好辨认;北方则不同,就算是东北、北京、山东这三个相隔千里的城市居民聚在一起说话时外婆是谁的,也不会出现交流障碍,北方话大多都是语音语调的变化,没有复杂的成分。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更是游子对于故乡的怀念,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属感,是一种文化标志。
南北网友对于"外婆与姥姥"的争论,本质上是对于有人随意更改一方居民内心归属的不满,这不仅仅是一个看似简单的称呼问题,只有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人之后才能更深刻的意识到称呼问题背后的内涵。
争论的总结陈词
方言也好,普通话也罢,要知道它们二者之间并不是一对竞争关系,早在1958年总理在推广普通话时就明确表示过,推广普通话并没有要消灭方言的意思。
凡事讲求过犹不及,推广普通话意在方便交流,若是因此使文化多样性得不到保护未免得不偿失。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思考一个问题,现在你的身边还有多少人可以讲出地道的方言呢?
《打碗碗花》出现在沪教版的教科书当中,它所辐射的范围自然是沪语区的孩子,那么硬要将其中的某些内容"纠正",是否是对于本土文化的扼杀?这是一个只得被关注的问题。
并且此次事件当中一个本该尤为关键的人物——作者的话语权被明显忽视,《打碗碗花》的原作者李天芳对记者表示,关于上海市教委更改文章内容一事,此前前并未有教育出版机构前来询问她的意见,她本人对于此项修改毫不知情,"外婆改姥姥"是否显示了国人对于版权意识的匮乏?
而且所有文艺作品都离不开它的创作背景,什么样的种子结出什么花,作者李天芳本来是在文章中回忆她童年和外婆在一起的故事,结合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生活在南方的李天芳自然是应该称呼外婆的。
很显然的是,修改者并未考虑到以上的任何一个问题,所以才会闹出这样一场风波。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次风波教育者们意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及时的进行了整改,总算落了个圆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