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能被遗忘的惨痛回忆,根植在历史里
共享一首广为熟知的贺年歌曲《祝贺祝贺》
很多人都不知道
它其实本来是一首抗日歌曲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祝贺祝贺……” 这首唱响超市、商场、旅馆、电视的贺岁金曲可以说是从 60 后到 10 后几代人一起的回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歌最开始贺的不是“岁”而是抗日成功。1945 年 9 月,日本宣告屈服。听到这个音讯后,当时年仅31岁的作曲家陈歌辛在一晚上写下《迎战士》来庆祝抗战成功。而在几个月之内,他又写下了这首《祝贺祝贺》。在抗战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歌曲由民国时期著名的兄妹歌手姚敏、姚莉演唱并被宣布。
和贺岁风味的《祝贺祝贺》不同的是,原版歌曲没有敲锣打鼓的喧嚣,只要原木吉他配乐走出的郁闷小调。
再来看看歌词,“冬季一到止境,真是好的音讯;温暖的春风,吹醒了大地”“皓皓冰雪溶解
,眼看梅花吐蕊;渐渐花也活络,听到一声鸡啼”“经过多少困难,经历多少磨练;多少心儿盼望,春天的音讯。”
冬去春来,雪化花开。这样的意象的确很符合新年辞旧迎新的高兴,但了解完这首歌的来历后,是不是遽然感受到与高兴搀杂在一起的丝丝沉重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