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建教师招聘中小学音乐的大纲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小学音乐教案:摇啊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感受和体验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表达出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2、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3、能掌握6/8拍歌曲特点,能通过小组合作,多种形式进一步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表达出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难点:能掌握6/8拍歌曲特点,能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随乐曲《童年》拍手进教室
2、三拍子师生问好
活动一:创设情境,回忆童年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礼物——热情好客的海宝,大家知道我来自哪里吗?(我的家乡在上海)对!我跟你们年龄相仿今年7岁了,想和大家交朋友,今天我想邀请大家到我的家乡上海去看一看, 感受一下上海小朋友的童年生活。但在去之前,要接受两个挑战,挑战过关同学就可以顺利进入上海和那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一个挑战:起立与老师一同律动,体会《杜鹃园舞曲》的节拍特点。(3/4拍)
第二个挑战:分组挑战,唱准旋律。
同学们都成功的接受了挑战。好,海宝奖励我们一条小船。师:那你们会摇船吗?(请个别学生做,全体学生一起学一学)师:你们做的真好。(平时的观察真仔细!真棒!)下面让我们一起摇着小船出发吧!(师在前做动作引导感受歌曲的优美及乐曲6/8拍的特点,出示上海风景图,合着歌曲伴奏,整体感知歌曲情绪。)
活动二:聆听作品 ,感悟童年
师:小船摇呀摇一路我们欣赏了美丽风景,海宝带穿越了时空,到了几十年前上海外婆家。外婆给我们准备了(方言一只馒头,一块糕)!提到这馒头和糕有一首上海童谣名字叫《摇呀摇》,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呢?教师用上海方言演唱。
1、初听歌曲(普通话版本)
感受歌曲节拍特点,体会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6/8拍歌曲,描绘了小朋友摇船到外婆家,和外婆的那种亲切喜爱之情。
学习6/8指挥,感受其节拍特点。
教师总结这首歌在上海非常口语化,旋律优美,有一种摇晃感,好像妈妈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是典型的摇篮曲。
2、复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优美抒情,慢速的
这首童谣深受当地孩子们的喜爱,有时孩子们相对而坐,手拉手双腿交叠,就边摇边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今天我们要来感受一下上海孩子们的这种快乐生活。
3、读歌词
做动作读歌词
4、视唱旋律
教师运用旋律线引导孩子学唱旋律。教师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描绘的小桥流水,人家,意境。
活动三:感悟作品 ,歌唱童年
5、跟唱歌曲,学会了那一句或者找出歌唱困难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6、随琴声学唱,教师提醒学生坐姿和表情。
请学生找出本首歌曲中相同的两句
分辨歌词相同,旋律是否相同。6/8
旋律一↗
旋律二↘
学生讨论歌词:两句“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情绪是一样的吗?(提示:没到外婆家,迫切地想看到外婆,你会把小船摇得怎样?心情会怎样?到了外婆家,和外婆亲切的拥抱,叙家常,是一种温柔甜蜜的感受,你会把小船摇得怎样?)
7、表演唱,完整唱歌曲提醒学生歌唱的状态。边做动作边演唱,用动作突出第一个摇到外婆桥。
8、请一位同学演唱
9、聆听教师示范,区分老师和学生唱的“摇啊摇”有什么不同?。
10、指挥唱。全体同学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唱一遍。
活动四:情景再现,赞美童年(5分钟)
分小组合作完成情景再现
1、静静夜晚,小动物们都入睡了,鸟妈妈在枝头叽叽喳喳(鸟叫),告诉孩子们天黑了要休息了。调皮的小青蛙还在池塘边玩耍着(刮胡:模仿青蛙叫声)。一会跳上岸,(刮胡:模仿青蛙叫声)。一会跳进池塘,溅起了小水花(铝板琴:模仿小水花)。
2、一阵微风吹过(学生在前奏和结尾处模仿风声)
3、外婆在哄着宝宝睡觉,唱着熟悉的摇篮曲《摇啊摇》(一部分同学表演唱,一部分同学唱歌),进入了梦乡。
活动五:创情拓展畅想童年
1、同学们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老师觉得童年也是一支快乐的舞蹈。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感受一下老师的童年。(老师的童年也是快乐的)。
2、同学们你们童年是怎样的?请同学来说一说。那些同学还想表现一下你的童年。学生舞蹈
小结:在我们童年成长的记忆里童年是温馨的,这种温馨来自于父母、长辈对我们爱的呵护;童年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来自于师长、同学、伙伴之间爱的共处。童年是难忘的,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童年就像是七彩梦。让我们的童年载着梦想的翅膀在爱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