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分类 铃声搜索

七八十年代的歌曲100首

阅读: 37 评论: 0 2022-03-04 09:56:12

七八十年代的歌曲100首

歌唱不是歌唱。这国际只要歌唱家,而没有“歌唱家”。歌唱,仅仅把歌唱出来,会唱即可,人人可唱。但歌唱,却是凭借歌曲抒情一种定向的情感,“歌以抒怀”,或讴歌祖国,或歌唱日子,或讴歌爱情友情,或抒情亲情恩惠。

刚刚过去的这个新年,因为疫情原因,我和家人没能回河南老家过年,一家四口在上海家中和周边几个古镇,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佳节。

大年初一那天一早,家人们还在睡梦中,我便独自到客厅录制自写自唱的新歌《故土游子》,想以这种方式表达远方游子对故土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不曾想,操练了几遍,等最终录制时,触景生情,唱到最终几句副歌部分“不忘父母养育恩,铭记故土哺育情,不管走到天南海北,一直都将父母记在心间,永久都把故土背在身上”,竟啜泣起来,最终一句都没有唱完整。那种情景,大约便是我说的是用心歌唱,而不仅是用嗓子歌唱。当年费翔回大陆演唱《故土的云》时,他的外婆在现场偷偷抹泪的镜头被摄像师抓拍到了,那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

我把《故土游子》这首自己写的新歌发给大学同学群,有位姓郑的男同学@我说“情到深处自然流露,我差一点流泪”。

夫人听后便开始主张我在新年期间,每日一歌,专门翻唱七八十年代的老歌,在多个平台自办的“李旭频道”发布。就这样,十天时刻接连录制了10首老歌,回想、抒情了爱情,也给一双儿女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大年初三上午,快五岁的儿子跟着我一起唱完舒楠先生作词并作曲的《梦中的呼和浩特》后说,“老爸唱得还可以”。这也是他第一次听老爸录歌。由所以宝妈的倡议,她“义务”录制加剪辑,女儿则在一旁高高举着我誊写的歌词。全家总动员,我把老歌唱。快乐之余,又暂时花300元买了一个移动话筒。我把这首翻唱韩磊先生的《梦中的呼和浩特》微信传给在北京的学长李国强兄,他又把它转给舒楠先生了。节后将去北京找安徽舒城籍的舒楠先生约稿,托国强学长引荐,与舒楠先生通过话,他愿意在安徽老家的出书机构出书其歌曲集。真是令人等待啊!

大年初三下午到沪南水博园游览,又一口气翻唱了《大约在冬季》《北国之春》《在水一方》三首老歌。

接下来的几天,一日一歌,像素日唱得最多的《莫斯科城外的晚上》等等都一一翻唱了。

初七回到上班的当地后,恰遇一场大雪,在古庐州天鹅湖畔,又接连翻唱了《我爱你塞外的雪》《恋雪景》两首八十年代读大学经常唱的歌。

说起歌唱,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仅仅业余喜好。家中的遗传基因也便是父亲做过音乐教师,母亲年轻时在县豫剧团唱过豫剧,自己读初中前也曾在父亲当教师的文艺班学了半年二胡。因为怕吃苦,我没有坚持下去,但歌唱的喜好却从小养成了。

小时候,家门口有个所在生产队办的电影院,常看露天电影,跟着电影学会了《雁南飞》《牧羊曲》《小花》等插曲,乃至跟着古镇街头平话的人学会了《天上布满星》那首非常悲催的歌。

兄长跟着父亲学成了二胡,考上了戏校,跟着兄长又学回了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我踏浪而来》,“大海,你来自何方,你又去哪里流浪。”

大三时,买过几盘磁带,多是琼瑶作词、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像《在水一方》《月朦胧》《恋雪景》等等,都是那时候学会的。大学开班会,操练的都是今天被称为主题歌曲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有一次在大学礼堂全校歌咏竞赛,我作为班里的文体委员,还担任了指挥,背对着大礼堂几千人的观众,我已不知其时是怎样挥舞双臂当“指挥”的了。

到了20岁出面的三年,到关外读研,那已是八十年代末期了。东北师大校园里流行着费翔的《故土的云》、齐秦的《大约在冬季》等歌曲。他们两人的歌曲集,我都买了磁带,天天听,夜夜唱,他俩唱的那些老歌我也大都会唱。其时也仅仅自娱自乐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生导师穆宏利先生(满族)是东北师大全校教工艺术团的副团长,他十年前来合肥唱的《老司机》音域淳厚,一派草原风格。

如果说,后来受过一点“专业训练”的话,那也是2011年调入安徽后,集团合唱团参加表演,邀请的专业声乐教师一句一句地教授《乘着那歌声的翅膀》《让国际赞许您》《西湖春晓》《不忘初心》等等。

2012年集团讴歌竞赛,自己参选了《梦驼铃》。坐在第一排的集团董事长说:“李旭啊,你要是穿一身绿色戎衣就更好了!”那天,我选的是一套白色套装带蝴蝶结的戎衣。这首《梦驼铃》也是小时候从电影《戴手铐的旅客》里学来的。

今年新年在离家一条苏州河之隔的中山公园,偶遇一支晚年管弦乐队演奏《北国之春》,自己凑过去“蹭”着让他们重奏,演唱了一曲。过后想,难道自己将来退休后也会参加像这样日子,参加他们的队伍吗?哈哈一笑,不知何意。不过,退休后必定想到上海音乐学院拜一位声乐系研究生为师,专门学习一下声乐呢。那里有杨赛、李涛等几位作者好友,有一次和他们在淮海路一家歌厅歌唱,我算是最业余的一位了。

今年春晚有一首热歌《这国际那么多人》,夫人问我会唱吗?她和女儿刷抖音都刷到这首歌了。我说,不会。但,我很快用半个小时听几遍便学会了这首韩红翻唱的歌,现学现唱,唱给家人。能在半个小时学会一首从未触摸过的新歌,这大约都是多年积累的乐感所致吧。

歌唱不是歌唱,只要歌唱家,没有“歌唱家”。作为音乐喜好者,歌唱是一种积极客观的日子态度,是一种绵绵的回想和思念,一种情愫的抒情和倾吐,一种生命上的张力和生机。

歌唱日子,赞许生命,热爱国际。

等100首老歌翻唱完了,再开始配乐朗诵自己这十年写作的100首诗。这是后话。

遥想将来的将来, 50年后等二宝到了老爸这个年纪,老爸能留给儿子的数字遗产,便是这些老歌、这些诗诵了。当然,这也将是留给在故土自创的蔡邕蔡文姬纪念馆的一批数字文献。讴歌蔡文姬的诗作,自写自诵,别有一番意味。

2022年新年“一日一歌”

大年初一:《故土游子》(自写歌词)

大年初二:《故土的云》(翻唱)

大年初三:《梦中的呼和浩特》(翻唱,白天),《莫斯科城外的晚上》(翻唱,晚上)

大年初四:《大约在冬季》(翻唱)

大年初五:《在那桃花怒放的当地》(翻唱)

大年初六:《这国际那么多人》(翻唱)

大年初七:《我爱你塞外的雪》(翻唱)

大年初八:《恋雪景》(翻唱)

大年初九:《天鹅湖之歌》(自撰诗朗诵)

大年初十:《北国之春》(大年初三下午在上海水博园录制,因在中山公园暂时“蹭”了个乐队录唱发布了管弦乐队配乐版的《北国之春》而未发布清唱版的)

评论

相关推荐

x 好铃声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