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提示》滑铁卢:好演员难救烂剧本,TVB套路还能走多久?
“一部警匪剧的评分只有5.3分,这合理吗?”
如果你是个普通剧迷,听到这种问题可能会想笑——5.3分?那还拍它干啥?但偏偏就是有这么一部剧,打着“警匪动作大制作”的旗号,演员阵容看着也不错,结果硬生生把自己从“潜力股”演成了“烂尾楼”。这部让观众集体吐槽的剧,就是TVB新推出的《夺命提示》。
“高期待”变“大翻车”,延迟播出是原罪?
在开播前,《夺命提示》可是被寄予厚望的。它的题材够刺激——警匪追凶、动作场面不少,主演阵容也新鲜,有陈山聪、刘佩玥、张振朗、刘颖镟这些演技在线的演员。然而,这部剧从筹备到播出硬生生拖了一年多,差点成了“仓底剧”。按理说,观众等的花儿都谢了,播出后应该“报复性追剧”才对,结果呢?第一集就让不少人直接弃剧。
更离谱的是,评分一出来,全网炸锅——5.3分!这是什么概念?满分10分的话,这分数基本等于观众一边看一边吐槽:“这拍的啥玩意儿?”更要命的是,收视率还每周下滑,跟坐滑梯似的。观众心里都在嘀咕:TVB这是怎么了?好好的资源愣是拍成了“车祸现场”。
剧情“无聊”到让人打哈欠,观众直呼“被套路”
翻车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剧本。很多观众看完第一集就开始吐槽:“这剧情也太无聊了吧!警匪对峙没有紧张感,案件破得毫无逻辑,连个反转都没有。”比起同类型的经典剧《使徒行者》,它的剧情就像一杯白开水——一点劲儿都没有。
更扎心的是,不少观众发现,编剧似乎懒得动脑筋,案件设计得特别模板化。比如说,反派恶势力团伙作案的套路,和你家楼下便利店促销套路一样老掉牙。主角团查案的手段也简单粗暴,基本上靠“直觉+巧合”破案。更要命的是,剧中还安排了不少毫无意义的感情线,强行煽情,观众看得直翻白眼:“编剧你能不能认真点?”
监制“套娃式”创作,观众审美疲劳了
说到这部剧的监制文伟鸿,那可是TVB的金牌监制之一。想当年,他拍的《使徒行者》可是轰动一时,成为警匪剧的经典之作。可这几年,他的作品质量肉眼可见地下滑,甚至被网友吐槽“套娃式创作”——同样的套路、同样的班底,连女主角的造型都一模一样。
就拿这次的《夺命提示》来说,女主角刘颖镟在剧中穿着紧身背心,又是秀身材又是擦边,看得观众直呼:“这剧干脆改名叫《夺命背心》得了!”其实,这已经不是刘颖镟第一次被吐槽了。从《超能使者》到《隐形战队》,再到这部《夺命提示》,她在文伟鸿的剧里永远逃不开“穿背心、打戏多、靠身材吸睛”的标签。虽然她长得甜美、身材又好,但观众看多了也腻啊!有网友调侃:“刘颖镟这是要被文伟鸿培养成TVB‘新一代打女’,但她的戏路会不会有点窄?”
TVB的“山头文化”,演员难逃派系限制
其实,刘颖镟的处境也反映出TVB的“山头文化”。在这个体系里,演员很难摆脱某个派系的限制。比如文伟鸿的御用演员,基本都被框在“动作+擦边”的戏路上,很难拓展角色类型。刘颖镟这几年频繁参演文伟鸿的剧,虽然戏份不少,但角色雷同,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TVB这种“山头文化”也限制了编剧和监制的创作自由。很多编剧为了迎合高层和监制的偏好,写出来的剧本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比如这两年,TVB疯狂营销“大女主复仇剧”,结果拍出来的作品不是剧情老套,就是逻辑漏洞百出。《夺命提示》就是典型案例——它想走“警匪+动作+感情”的路线,却因为剧本空洞、节奏拖沓,最终沦为笑柄。
“少拍剧、只拍好剧”?观众并不买账
最近几年,TVB提出了“少拍剧,只拍好剧”的口号,还主动和内地平台合作,拍摄了不少大制作。比如之前的《新闻女王》,确实火了一把,但之后推出的《夫妻的博弈》《模仿人生》等新剧,题材却越来越雷同,观众也开始审美疲劳。
就拿《夺命提示》来说,它在收视率上一开始还凑合,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纷纷弃剧,收视率直线下降。这说明什么?说明光靠“大制作”和“金牌监制”的名头,已经无法打动观众了。现在的观众眼光越来越毒,剧情不行、逻辑不通,再大牌的演员也救不回来。
结尾:观众的耐心,经不起一次次消耗
说到底,《夺命提示》的失败,不仅是编剧和监制的锅,更是TVB整个创作体系的缩影。如果TVB再不改变这种“套娃式”创作和“山头文化”,未来怕是很难再出一部像《使徒行者》这样的经典了。
(最后一句)“观众的耐心和时间都很宝贵,别再拿烂剧浪费大家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