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的艺术活动呈现井喷之势,众多艺术机构推出各种展览。深圳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活力,让业内人士认为深圳已经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艺术之城”。
杜南记者统计了深市60家机构的展览(包括各大美术馆、博物馆、艺术空间、相关协会、文创企业等)通过问卷和自媒体数据收集。去年,60个机构推出了478个展览。当然,这个数据并不是深圳展览的全部,但基本反映了深圳艺术展览的现状。
让艺术介入生活,正在成为深圳人的生活常态。深圳的展览越来越多,深圳人的展览热情和艺术消费也显著提高。深圳的大部分美术馆和空间都形成了自己的定位和展览路径。难能可贵的是,大多数机构越来越重视艺术公共教育,开展了880多场公共教育活动,为城市文化赋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深圳的商业艺术展览快速增加,凸显了深圳艺术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每天都有展览开幕
当代艺术占80%
2018年深圳展会非常火爆,每天都有展会开幕。
杜南记者统计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大美术馆、设计互联、OCAT深圳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澳湖美术馆、岳重历史影像馆、国风美术馆、满京华美术馆、飞地艺术空间等60家机构的展览。60个机构共举办了478场展览。
在78个展览中,当代艺术的比例超过80%。正如冰溪文化深圳相如-伊沫空间负责人所注意到的,深圳的当代艺术展比较多,而传统书画展相对较少。这和深圳的文化有关。深圳包容性更强,外来人口多,而且都是年轻人为主,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这群人对艺术的欣赏更加年轻化、当代化,甚至中国画也更倾向于新水墨。
深圳艺术展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当代艺术与设计展览的跨界融合,表现出强烈的设计感。比如深圳市政府主办的深圳设计周,这一次南都记者只算一个主题展。其实2018年的设计周包括60多个展览,都很有艺术感。此外,设计互联和中国美术馆都是以设计为主的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和何香凝美术馆也会举办设计展。此外,深圳平面设计协会、深圳工业设计协会也会举办设计展,这使得深圳的设计展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深圳的展览多元丰富。深圳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在于,深圳的展览中混合设计的比例非常大。
谈及深圳展览的特点,言语在太空的黄小丹认为,深圳的展览富有“味道”。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廊、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介入,当地形成了一个近乎“逐日展出”的井喷艺术景象。“从深圳来”的理念也体现在展会上,就是我市展会的多样性。同一天,蛇口的美术馆正在开油画展,而华侨城-loft的美术馆可能在做装置艺术,罗湖的艺术机构可能在做水彩展,福田的美术馆可能在做设计展.这种多元化、生动活泼的共生关系,在国内其他城市并不多见。
关山月美术馆媒体总监周毅表示,与mainland China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地区的展览更加关注年轻人。纵观2018年深圳的展览,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媒体总监认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深圳成为第三个活跃的艺术城市。
艺术机构更注重公共教育。
更加多样化
2018年,深圳的艺术机构也更加重视艺术的公共教育,活动数量也有所增加。如中国美术馆2018年开展公众教育活动30项,较2017年增加5项。冰溪文化深圳相如在墨迹空间开展了6场公益教育活动,比去年多了不少。国风美术馆举办了六场活动,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活动形式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蜂巢七大展开幕的同时,邀请艺术家和策展人为观众进行导览,促进观众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和兴趣,3Space共举办了14场公众教育活动,规模是2017年的两倍。
华侨城-loft还表示,与往年相比,公共教育活动的数量大幅增加。2018年,OCAT深圳馆举办了31个公共项目,包括对话、演讲、讲习班、研讨会、放映和表演。这些公共项目试图为公众搭建一个进入展览、了解当代艺术、参与机构实践的渠道。
关山月美术馆的公众教育活动已经系统化,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将进一步“日常化”。比如结合展览,开展艺术家导赏、讲座、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公众教育活动。都被执行了。同时结合展览开展工作坊,让观众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该馆还开展“馆校互联”计划,将馆藏资源送到四所艺术资源相对较少的偏远小学,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全年惠及师生6000余人。
商业艺术展览正在迅速增加。
艺术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2018年共有27个商业IP展会,是2017年的两倍,增长迅速。可见深圳人对此类展览的热情非常高,在艺术品消费方面的市场潜力巨大。
IP展主要是针对行业和藏家的,如艺术深圳、深圳国际艺博会、力帆艺博会等。第一类主要面向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根据内容可分为打高科技和新媒体艺术牌,如《每当星辰变幻时》新媒体艺术展、“平行世界de Wild Ideas”、GAME ON Bloom、全球游戏潮流盛典等。也有大师,比如我的秘密是花园:荒木经惟摄影展,印象莫奈展,英国设计天才。
Paul Smith世界巡回大展等。还有就是时尚与偶像类的,比如玛丽莲·梦露全球巡展亚洲首站、永恒经典:奥黛丽赫本展等;另一类主要针对的群体则是少年儿童与家长,走亲子与家庭教育路线的,如数字艺术童话展《奇梦爱丽丝之重回仙境》全球巡展中国首展、“2050地球需要你”展览、博洛尼亚插画展等。这些展览的票价在50元至350元之间,据南都记者观察,这些展览很多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收入,尤其走网红路线的,热门到还要排队入场。这些展览主要分布在欢乐海岸、万象天地、深业上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益田假日广场以及新开不久的燕晗高地、深圳湾万象城等不同场地,展览与新商业体形成某种共构关系,也让深圳在2018出现了一种新的观展风潮。
众多深圳艺术界人士,其实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满京华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深圳展览的数量有着较为明显的增加,专业类展览及商业IP类展览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各自占据着各自目标市场,展览与商业空间具有了更多的结合及互动,且展览制作(含宣传)的专业度也在逐步提高。相较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深圳地区的展览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依然有待提高。
新艺术机构的路径选择
展现出个性与方向
2018,在深圳的不同区域都看到新的艺术空间在诞生。比如远在西边的沙井有至美术馆,远在东边的葵涌有满京华美术馆,在南山也有高北十六创意园、燕晗高地等新的艺术场馆开启,为深圳增添了更多新的可能与活力。
2018,我们看到一些新的艺术空间,都在形成自身的路径选择与展览方向,比如飞地艺术空间、字在空间、33空间等。
2017年5月27日开馆的飞地艺术空间,在2018年共举办了五场展览,奉献了董大为个展“现成写作”,“蓝色对话-阿多尼斯绘画作品展”,翁云鹏个展“双重蒙太奇”等精彩展览,其展览都与诗人、诗歌、诗意有关。
2018年开业的字在空间则围绕着文字展开跨界的展览实践,举办了“汉字字在·十全十美“AGI中国会员汉字海报展、“城市声音”、“字造时尚月”等重要的展览,将展览的触角延展到城市声音、时尚等领域,也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力。
33空间则形成了关注具有实验与探索精神的本土青年艺术家创作的路径;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展览则均为其代理和合作的艺术家的个展项目;色界专注做影像艺术;小燕画院巢美术馆的展览则大多与艺术教育有一定关联;国风艺术馆则尝试将当代艺术展览与传统工艺的相关展览进行结合;鳌湖美术馆则与居住在牛湖村的艺术家与村民有着很好的互动,形成了活化古村,以当代艺术联结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共建的发展模式。
2018深圳展览TOP10
南都记者从2018年的478场展览中,根据展览策展的切入角度、创新性、学术性、关注的主题、展览的现场呈现与完成度、后期传播与影响等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考量,评出以下10个2018年度深圳最优展览。
1 新工艺百物展“造物新时代”
出品:设计互联 策展人:陈嘉莉、潘爱心、黄兆晖
展期:2018年9月8日-2019年2月19日
上榜理由: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展览,是民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的启示录。“造物”作为人类生活的见证,一直是人类引以为傲的存在,在手艺的黄昏让传统手艺再显温暖与光华,美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得以呈现。此展引发人们对民艺复兴的更多畅想,“新物种”并非凭空而来,它是文化的延展,是美的再生,艺术家要紧握“传家宝”,化腐朽为神奇。
2 别处/此在:海外华人艺术取样展
出品:何香凝美术馆 策展人:王璜生
展期:2018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
上榜理由:这是一次视角独特的展览,它通过对海外华人艺术家作品的取样展示,让我们看到不同环境下华人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与状态。在近一个世纪中,西风东进成为一种思想底色,但在海外华人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华人“西进”时如何让东方文化与思维方式与身处的“别处”碰撞与结合的痕迹。
3 本来·中国当代视觉艺术提名展
出品:深圳画院 展期:2018年12月18日-2019年1月10日
策展人:孔森
上榜理由:从细节追本溯源,这是一次需要沉静下来细看的展览,也是很具深圳色彩的一次展览。策展人对当代艺术有着自身的观察,融入当代文化的思考,每一件被提名参展的作品都经过时间的洗炼。展览打破界限,将当代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构筑了一个经得起细致推敲的展览现场。
4 逝者如斯:长江三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影像考察
出品: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 策展人:郑梓煜 孙粹
展期:2018年11月17日-2019年3月31日
上榜理由:在摄影沦为群众艺术的今天,一次摄影大展要真正直抵人心甚为艰难。这次展览做到了,它让人内心为之一颤。展览通过4位摄影师的镜头,讲述了大江大河边上那些令人难忘的细节。这些生活画面,不仅是关于河流的讲述,而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急速变化的景观的留存与观照,它们隐藏着打动人心的悲怆感。
5 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出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策展人:徐真锡、唐勇、容思玉、丹尼尔·弗兰克、杨静、曹恺、薛峰
展期:2018年12月8日-2019年3月10日
上榜理由:这是一次触角发达、活力四射的展览,展览让独立动画得以更宽的延展,也让独立动画与现实生活有更多的交集。展览采用委托创作的方式,也使其参展作品更有针对性,它不仅针对动画艺术表达自身,也针对如何拓展认知边界的可能。此次展览渗透到城市的多个空间与展场,也使展览本身成为可圈可点的动态媒介。
6 重构乌托邦——— 建筑艺术展
出品:华·美术馆 策展人:野城
展期:2018年3月24日至5月20日
上榜理由:这是一次有批判与反思精神的展览。将乌托邦话语付诸形象,着附作品,梳理出时态。装置、建筑、影像的交互呈现,为观众营造了一面关于乌托邦的透视镜。建筑师在当代的诸种实践与乌托邦想象,在这里也得以有效展现,碰撞出不同背景的“实践之路”与“观看之道”,描绘出策展人视角的乌托邦碎片的重构图景。
7 观·照———2018深圳美术馆当代影像艺术展
出品:深圳美术馆 策展人:游江
展期:2018年6月21日至7月23日
上榜理由:这是一次有温度的展览,构建了一个观看深圳的视觉坐标。展览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一次生动注解,也是对深圳40年发展的一次“观照”。展览通过老照片与当下影像的对比,也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通过众多市民的互动参与,呈现出深圳的“旧貌新颜”,将沧海桑田与瞬息万变凝聚于此,让深圳历史获得厚重的即视感。
8 大地回春——— 关山月梅花作品展
出品:关山月美术馆 策展人:陈俊宇、庄程恒、丁澜翔、卢婉仪
展期:2018年8月9日-10月10日
上榜理由: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家的作品回顾,而且是对中国山水花鸟传统的一次梳理,展览用综合的展示手法,营造了一个了解与走近美术大家关山月的诗画意境,为公众展示了20世纪中国画变革大背景下的艺术探索与创新的可能,梅花这一传统人文主题在当下的语境中被激活。
9 任意时空/有关鳌湖的文献
出品:鳌湖美术馆 策展人:王亭
展期:2018年5月18日-6月30日
上榜理由:这是一次脑洞大开的展览,有关鳌湖的文献并不是文字,而是鳌湖村村民的“花花朵朵与坛坛罐罐”,是日常生活中要被丢进垃圾堆的旧物。当这些旧物被搬进美术馆,其特异的组合,让人看到生活之变,看到当代艺术介入古老村庄所激发的活力,也让人看到其实还有比拆迁更好的让老村活起来的方式。
10 小说艺术
出品:OCAT深圳馆 策展人:方立华、李荣蔚、宫林林
展期:2018年6月23日-8月12日
上榜理由:艺术好久没跟文学勾搭了,艺术家发达之后瞧不起文学是常态,这次展览试图把艺术拉回到文学的母胎,把艺术家的小说拿出来直观展示,让观众看到艺术的源起,其实也深埋在小说文本里。在展览越来越喧闹的现实语境中,这次展览显得清新沉静,它独辟蹊径,让漂浮的观看回到沉潜的阅读,让欲望的时代清心寡欲。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