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网络神曲,每个人的耳边都会自动循环不同的旋律,这些洗脑片段还会勾起你曾被手机外放支配的恐惧,有这种领会的同学请把公屏打在歌名上。
为了研讨怎样假造一首神曲,视知TV的修改们团体回忆了2000年以来走红的网络歌曲,并学习了b站上李特基、VO大自然、朴冉以及油管上nice chord等教师的编曲视频。但我们的乐理知识多停留在简谱阶段,如果有说错的当地,你们将就着看……
还请专业人士指正。
俗话说,千元以下的耳机只能听个响。身为普罗大众,对音乐也很难到达鉴赏的程度,充其量大约仅仅觉得好不好听。至于某一首歌为什么能构成耳边记忆,有时是歌词的效果,有时则是旋律比较上头。
旋律+歌词的重复影响,可以激起“耳虫”(EarWorm)效应,反向激活人右脑担任决策的额叶区和掌管听力信号的颞叶,逼迫魔性的歌声在你的大脑中循环。神曲的制作者特别善用这种“强制记忆法”,比如老猫就亲手制作过这些征服过你的歌曲:(我不是黄蓉、伤不起、小鸡小鸡……)。
神曲是一项立体工程,往往需求节奏、旋律、歌词、乐器的归纳效果。这儿我们选取一个首要类别——中老年广场舞情歌进行外行赏析。
首先,这类歌曲最底子的要求是好记好唱。所以在框架上,它们多选取二部曲式,就像中学生作文,最多不逾越三大段。比如《两支蝴蝶》第一大段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分为两个长句,歌词重复运用“亲爱的”作为开始,然后辅导伴侣在异装飞行过程中的动作。
第二大段结构底子同上,且每部分第一句完全相同,暴露出作者在发明过程中对甲方的唐塞心境。
同样,节奏也不能太凌乱。网络神曲的节奏多运用2/4、4/4拍,音节尽量在八拍中工整对齐。
BPM意为每分钟多少拍(beats per minute),它决议了一首歌的速度和节拍,数值越大速度越快。这几首网红歌的BMP都是120左右,让你忍不住跟着抖腿蹦迪,终究DISCO的BPM也在120左右。
但它们都算不上神曲的中心科技。我们听歌时,直接灌进耳朵的首要是旋律。现代流行歌曲有许多常用的旋律组合,以至于我们常常觉得两首歌的某一段很像,几乎无缝联接。
而在节奏简略的神曲中,经典旋律往往被重复运用,由于常见旋律我们都在用,高级的编曲者会参与更多高级的办法,比如降半音、调和弦等等,让旋律有新意有灵气。
阶段、节拍、旋律都有了,接下来是便是神曲的高阶操作,和声。这儿触及的首要是和弦,也便是三个或更多的音一同宣布的复合音。
和弦走向能为一首歌定下基调,让它听上去更饱满更加圆润,流行歌曲有一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和弦,有这样一种说法:60%的中文歌只用了三种和弦(卡农15634125、1564,4536或4536251)。这几个和弦能分配成组,关键在于抓住了每个和弦的特征,让它们的摆放听上去很顺耳,像1564听起来比较欢快,换成6415就哀痛一些。
研讨和弦与旋律分配的和声学十分凌乱。但在悉数从简的网络神曲中,和弦一般短少改动,有些和弦还能让土味情歌更土。
土味艺术家李特基教师奉告我们,网红歌常用la、fa、re的简略和弦,并且副歌常常以la开始(民族风6451451)。
一种状况是以la开始,最终又强行回到la(美丽的姑娘就要嫁人了646 2456,伤不起63 236)。
另一种状况是在第二句开始用re(爱上你是一个错6451 2323,给我个机会6451 243,错错错63451 2343)。连在一同听,你会发现这几首歌的调性很相似。
最终关于乐器,情歌主张参与扬琴、笛子、琵琶等传统乐器,撕心裂肺的心境需求电吉他制作伪摇滚效果,草原情歌少不了马头琴和大气的弦乐,至于国产土嗨,电子打伐鼓的“动次打次”和反拍贝斯必不可少。
其实每个人几乎都能说出神曲的特征,歌词押韵、旋律单一重复、速度快等等。但反过来想,能依照这些特征发明出让你边听边抖腿的神曲,也是神技。
网络神曲的潮流大致起源自本世纪初网络普及的时代,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001年,雪村教师用 “音乐评书”摆开网络歌曲大幕。凭仗三四兆的Flash动画,“翠花上酸菜”展示出网络草根的巨大影响力。
每一首网红神曲都有它借势而上的传播介质。不论怎样被学院派嘲讽庸俗、刺耳,刀郎、庞龙、《香水有毒》们不断在彩铃排行榜上刷新记录,《老鼠爱大米》最高时每天的查找量达21.39万人次,一同期的《七里香》则是8万人次。《两只蝴蝶》仅凭彩铃就赚取了2.4亿毛赢利。
之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彩铃退出前史,但神曲法则依然见效:low不要紧,要制作争议,招引眼球,激起用户很多转发。这一时期的神曲进一步深化工农兵阶级,直奔中年人起舞的广场。
最近几年,短视频途径上的魔性BGM成为主角,快速更迭,组团轰炸你的耳膜。这种几十秒的BGM主题宽泛,有爱情向、人生情怀向、励志向等等,适用于广场舞、店肆促销、自驾外放等多种场景。
每隔一段时间,你都能记住一首神曲,却记不住它的原唱。音乐正在被短视频途径改造,爆款歌不需求唱功,它要确保人人都能学会。
神曲不需求像歌星的单曲那样“高级”,它不用传达详细的情感和价值,只需洗脑、踩点、让你扭起来,然后在短视频途径成为爆款,为版权方带来流量和收益。“高级”歌赚的是名气,神曲才干赚钱。
隐藏在神曲反面的奥妙力气是数据崇拜。音乐公司的首要政策变成了在短视频途径爆红,就要快速地在十几秒内引发听众的心境,旋律顺耳并有画面感。
接下来便是音乐公司的运营团队投进、运营,可以编排舞蹈、二次改编,可以加特效、贴纸、动画,可以约请KOL歌唱、转发,生生把一句歌词形成梗,总归最大程度地激起用户在上滑视频时的愉悦感。
由于依托网络途径生计,音乐公司必定要顺应途径拟定的数据规则。一首歌的发明变成了缜密运算,每个音符都要踩准算法和用户心境。当下音乐公司首要用大数据监测和扒谱填词等手法,一旦出现网络热词,就快速反应,编制相应主题的歌曲,从编写到上线只需4个小时。比如社媒上熬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就出一首《失眠的夜》。
这种形式被称为“网络音乐C2B”,构思从用户心境中来,音乐公司快速制作,再把歌曲反还给用户消费。这类制作公司每月能产出30-60首歌曲。每年做多少首歌,流行、RAP、国风各占多少,每个月KPI怎样归化,歌曲出产走上了车间流水线。
但我们并不是简略地去呵斥流水线神曲或短视频APP,神曲的不断涌现源自网络途径、技能、商业利益、市场需求的合力。我们听音乐的东西在不断改动(唱片机、磁带、CD、手机),音乐时长在变短,数据主导了人们的审美和判别。这个时代这个阶段,或许很难在产生一个周杰伦了,当李宗盛变成白叟,周杰伦变成中年,孙燕姿变成不知名中年女歌手。
科技是不是让日子变得更美,在音乐这个问题上,至少是可以打一个问号的。那你可以做的或许便是多听一点复古的音乐,让他们变成“耳虫”的几率稍微高那么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