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歌曲都是娱乐工业的快消品,从业者仿佛流水线上的工人,娴熟地完成一道道工序,标准化成品潮水般涌入听众耳朵,而下一批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分工产生效能,极大丰富了听众的选择。好听就行呗,快餐化的音乐市场欣欣向荣,却少了些回甘滋味。
再听李荣浩的《老街》,我得到了这种快感:上下求索,绞尽脑汁,然后豁然通透。恰如一道繁琐的菜肴,成功出锅;一个烧脑的密室,成功逃脱;怎一个爽字了得。
《老街》很好听,我听过好多遍。歌词浅显易懂,无非是通过那条老街来怀念曾经,怀念流逝的光阴。
这种理解当然对,但我今天再听,竟又听出了新的意思,不妨和你分享一下。
故事要从一张老照片讲起,年深日久,已经褪色。看着照片,一下子就穿越了。
“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后院秋千上的流浪猫、同桌寄来的明信片、雕刻着图案的门帘、老房子升起的炊烟”无数细节袭来,潜藏的记忆被唤起!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歌词,慵懒、古旧、美好通过热汤面的味道、流浪猫的熟睡等落地的细节传递过来,似乎听众就站在这古旧的老街上。
问题来了,老照片上究竟有什么,魔力才能如此之大?
老街,没错。李荣浩是安徽人,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很勾人联想:“那老街的腔调是属于我的忧伤”。许嵩也是安徽人,他在《清明雨上》中,对屋子里的格局有细致描述:“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
但你不觉得在那个柯达胶卷的年代,单纯地拍老街有些过于前卫吗?
注意歌词,“刚刚下完了小雨的季节, 爸妈又一起走过的老街”,所以那老街上是不是站着彼时还年轻的父母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歌曲后半部分的抒情就更有深意了。
首先是空间:“看也看不到,去也去不了的地方”,老街被拆了?其次是时间,“现在已经回不去,早已流逝的光阴”、“回头望一眼,已经很多年的时间”。
除了对故居、故乡的怀念,以及年少时光、流逝光阴的感慨,还有最重要的一层:是对人的思念。
尤其结合李荣浩的经历:他曾意外遭遇车祸,在医院躺了一年多。出院不久,父亲因白血病离世,他带着母亲去往北京,通过给他人制作音乐还债。
这时再看:“我又回到那老街,靠在你们身边渐行渐远”,他怀念曾经的三口之家,怀念住在老街旧房子里的家人,怀念靠在父亲身边蹦蹦跳跳地走过老街。
记不得哪年的哪一天,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嘴角那点微笑越来越勉强。
一张褪色的照片 好像带给我一点点怀念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 味道弥漫过旧旧的后院流浪猫睡熟在摇晃秋千 夕阳照了一遍他眯着眼那张同桌寄的明信片 安静的躺在课桌的里面快要过完的春天 还有雕刻着图案的门帘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 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刚刚下完了小雨的季节 爸妈又一起走过的老街记不得哪年的哪一天 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现在已经回不去 早已流逝的光阴手里的那一张渐渐模糊不清的车票成了回忆的信号忘不掉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想不起当年模样看也看不到 去也去不了的地方也许那老街的腔调是属于我的忧伤嘴角那点微笑越来越勉强忘不掉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放不下熟悉片段回头望一眼 已经很多年的时间透过手指间看着天 我又回到那老街靠在你们身边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