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晚年最宠爱的妃子是谁?她就是《甄嬛传》中沈眉庄的历史原型——谦妃。那么,历史上的谦妃是否与剧中的沈眉庄一样,通过选秀入宫呢?历史上,谦妃确实是通过选秀进入宫中的,但她的选秀方式与剧中大选的选秀方式有所不同。她并非通过大选成为后宫嫔妃,而是通过内务府的选秀被选入宫中。
在清朝,内务府每年都会进行一次选秀,选中的女子主要来自上三旗包衣家庭。按理说,谦妃的出身并不显赫,通常像她这样的女子只能进入宫中担任宫女。但幸运的是,她的父亲刘满是内务府的包衣管领,一个正五品的官员,权力虽不显赫,但足够为谦妃争取到了进入宫中成为妃子的机会,而非仅仅是宫女。
与剧中的情节不同,刘氏一开始并未立即获得较高的封号。她并没有立刻被封为贵人,虽然她出身较低,但雍正帝并未因此忽视她的潜力。她最初只被封为答应,但刘氏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更加殷勤地侍奉雍正。毕竟她还年轻,年仅15岁,正值如花的年纪。
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道理。入宫时,雍正已经51岁,年长她36岁,而宫中其他嫔妃大多年老色衰,无法与她相比。很快,刘氏便凭借其容貌和对皇帝的精心侍奉,获得了圣宠,迅速升职。仅一年时间,她就晋升为常在,并在同年晋封为贵人。像她这样在短短一年内晋升两级的情况极为罕见,足以见得雍正帝对她的宠爱。
然而,谦妃的恩宠并不仅止于此。雍正八年,雍正帝大病一场,痊愈后很少亲近其他嫔妃,却对刘贵人独宠一片。刘贵人不仅容貌出众,性格温顺,尤其深得雍正帝喜爱,因此频繁召她侍寝。随着深得皇宠的时间推移,刘贵人很快怀孕,生下了六阿哥弘曕。雍正帝56岁时终于得子,心中极为高兴,对这个孩子格外宠爱,甚至连带对刘贵人更加宠爱。此时,刘贵人便被封为嫔,赐封“谦”字,象征着谦卑有礼。
谦妃能够从包衣出身跻身嫔位,实属难能可贵。要知道,在雍正时期,嫔位非常稀少,代表的不仅仅是权势,更是无上的宠爱与荣耀。正如剧中的沈眉庄,谦妃也渴望能够与他人分享这份无上的恩宠。剧中的甄嬛与沈眉庄的姐妹情深深打动观众,那历史中也有类似的情谊吗?
事实上,历史上的谦妃与甄嬛并非如剧中所描绘的那样有着深厚的姐妹情。谦妃出生在1714年,而当时的钮祜禄氏(沈眉庄的原型)已经21岁,并且早已进入王府,且已生下了弘历,年纪比谦妃大得多。即便是在谦妃入宫时,钮祜禄氏也已经36岁,且已经是贵为熹妃。谦妃才刚满15岁,根本无法与熹妃建立起姐妹般的关系。两人虽在后宫相识,但并未如剧中所述,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然而,尽管两人并无深厚的友谊,她们并不完全没有交集。在谦妃正式晋封时,熹贵妃已经开始逐渐管理后宫事务,而谦妃偶尔也会在朝拜时与她相见。只是,二人并没有剧中那么亲密无间。谦妃凭借雍正帝的宠爱和儿子的依靠,在后宫中逐渐有了一定的地位,尽管她与熹妃之间并无太多交情,但她依然是个幸运的人。然而,命运却在她风光时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留下了年轻的谦妃和她的幼子弘曕。谦妃在失去丈夫后,心中一片迷茫,她曾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谁知命运并未因此对她宽容。她的儿子弘曕并未在她身边成长,而是被送往了果亲王府抚养。果亲王允礼虽然深得雍正帝的宠爱,但早逝,使得弘曕被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并且在乾隆帝的宠爱下,逐步成为一位高官。
然而,弘曕并没有因此变得谦和恭敬。成年后,他变得愈发骄傲自大,不仅因贪财而败坏了名声,还与母亲谦妃关系疏远。谦妃五十岁时,弘曕连她的生日礼物都未曾准备,还为节俭而借口不送礼,这令谦妃深感失望。
晚年的谦妃没有儿子的陪伴,也没有姐妹的慰藉,她孤独地度过了32年的宫廷生涯。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谦妃去世,享年54岁。她被厚葬于泰陵妃园寝,金棺被放置在纯懿皇贵妃的右侧。回顾谦妃的一生,她无疑是风光无限的一位妃子,但也经历了盛极一时后的衰败。她的年少得宠、儿子的降生曾是她的幸福巅峰,但最终却遭遇了丈夫的早逝、儿子的冷漠以及晚年的孤寂。她的经历,无疑让人不禁思考:她的一生到底是福还是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