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分类 铃声搜索

华服背后的困境和生命突围

阅读: 0 评论: 0 2025-04-20 07:22:29

2011年,郑晓龙导演的古装剧《甄嬛传》,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此剧播出之后就一直大受好评,甚至重新剪辑后搬上了美国荧幕。 《甄嬛传》在历史的还原真实性上,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同时在另一方面在宫廷剧惯有思路之上,更加深入地将人物的个性和命运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将古代女性在男权思想的统治之下,将女性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加的丰满。同时也将古代的女性生活的现状及社会地位充分的展现在大家眼前。 一、后宫剧的女性形象的发展。 (一)后宫剧。 近些年,中国电视剧市场掀起了一片宫廷古装剧的热潮。大批量的宫廷剧开始播出,也是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古装宫廷剧是我国独特的一种电视剧题材,我国五千年历史,古代人文生活是影视剧描写刻画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宫廷剧中人物大多是大家熟悉的王侯将相或者是历史名人。在剧中的设置上也是在尽可能的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从最早的《还珠格格》《宫锁心玉》到后来的《甄嬛传》,《芈月传》,再到后面的《延禧攻略》,这些宫廷剧大都非常的受观众们的喜爱,剧中的人物勾心斗角,情节波澜起伏,尤其受当代一些年轻人的喜爱。 宫廷剧大多都会围绕着一段或几段爱情展开, “深宫中的女人们性格各异,禀赋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她们面对的是这样一套制度安排:一个丈夫的绝对权威。她们获得生存空间的唯一凡是就是取悦他。帝王的赏识成为丈量她们生命高低贵贱的基础。于是,斗争不可避免。”向人们展现宫廷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男权制度背景下的畸形展现。

(二)女性主义在宫廷剧中的体现。 梁华兰的《女子教育》当中明确说到:“女子教育应以贤母良妻为主义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子做贤妻良母一直是社会中的共识,在早期的宫廷剧中也是将这一点在女性人物刻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宫廷剧的人物设置上也开始受次影响,剧中的古代女性形象,开始慢慢有了现代女性的思维,展现出独立自主的一面。从一开始的宫廷剧剧中柔弱温婉为主要性格的女性形象,发展到后来开始慢慢的超越历史,用更加现代化的女性主义思维来赋予古代女性人物身上,戏剧性更加丰富。 在18世纪,女性主义觉醒思潮开始,表现形式是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大规模的争取女性权利,追求男女平等的一系列女权运动,这些女权运动带来有后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追求的是女性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更加注重女性个人感受,孙桂荣曾说过“可以从当代的大众文化理论以及流行的世俗化社会思潮中找到一定依据”。 后女性主义是一种更加温和的女权主义斗争方式。后女性主义在宫廷剧当中开始也有很多的体现。目前大多数的宫廷剧中对女性的刻画都是将剧中女性的悲惨命运都是因为男人的不负责任或者是因为无法掌控自身命运而造成悲剧的发生。

剧中女性要想改变命运,只能是通过自己的美貌和头脑去降服男人,从而达到目的。其次宫廷剧中女性拼其所有想要得到的不过是自身和身边人的安全,还有的是为了报仇,但是关于女性的自由平等等根本权利,并没有涉及。 二、后宫剧中女性形象分析。 (一)以《甄嬛传》为例分析宫廷剧女性形象的塑造。 现在的宫廷剧更看重对人物的性格刻画上,不再是非常单一的鲜明的性格代表,而是更多的开始将剧中人物复杂化,更加立体化。让整个人物更加饱满,宫廷剧的人物的形象设置一定是与当下的受众的审美符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情的效果。宫廷剧《甄嬛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描写特性,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将剧中各类性格的女性形象都和当代主流价值观所符合,从而达到了演出效果。 剧中角色塑造主要通过不断的冲突来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点,从而对人物形象进行完美的刻画。其中在《甄嬛传》中,安陵容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性格冲突明显的女性形象。入宫之初,安陵容性格比较懦弱,后来因为有甄嬛的帮助,两人开始交好。 后来,安陵容因为身边好朋友位分不断升高,而自己一直不受皇帝喜爱,自卑和嫉妒心理油然而生,强烈的自尊心受损,让她的性格开始巨大的变化,到后期,安陵容和甄嬛等人,和皇宫这个高贵身份人存在的环境,和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最终她也是以自杀的悲剧结局收尾。

任何宫廷剧中都会设置一个善良勇敢的正面的女性形象,《甄嬛传》也不例外,甄嬛作为剧中女主,就是这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善良励志的女性形象也是为了迎合当代的人们的价值取向,面对一切困难,也许有短暂的气馁,但最后还是不断的挑战极限,永不退缩,最终历经风雨,终于获得了“幸福”,不论经历多少磨难和不公平,但她仍然相信好人有好报,善良、真诚待人。 这类女性人物形象的存在就是为了向观众展现出一个永远充满希望,善良勇敢的女性形象,传递正能量,散发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符合社会导向。 在《甄嬛传》中,代表掌握权力的女性形象代表主要是皇后和华妃,剧中的皇帝一直都是对死去的皇后纯元皇后念念不忘,纯元皇后性格温婉,温顺,符合当时男权社会下对女人的审美。 华妃在宫中女性中是一个另类,她因为哥哥年羹尧的势力,总是一副高傲样子,好像连皇帝也不放在眼中,这样的性格特点让皇帝很反感,最后她的结局一定是悲剧,她连生育能力都被皇帝扼杀。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女性的自我都是被制约的。 (二)女性华服背后的困境和生命突围。 波伏娃的第二性曾经说过,“他这是因为主体将自己确认为主体才成为他者的。”在封建社会的男权时代,男性都是将自己确定为主体,那么女性也就变成了男性的他者。在宫廷剧当中男性的形象是权威是强者。而女性始终是处在被救赎、被统治的地位上。

后宫剧的人物设置上也是如此,皇帝也就是男性被放在了绝对权威位置上,而女性只是被等待处置的角色。从而女性也就对男性产生了强大的依赖。从宫廷剧的情节设置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女性想要获得更多的自由和价值,必须要取悦男性,从而获得男性的“拯救”。 宫中的女性形象都要依附于皇帝,只有得到皇帝的喜爱才能够较好的生活。在《甄嬛传》当中,安陵容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安陵容擅长唱歌,剧中她曾多次的唱歌,以及通过虐待自己的方式减肥跳冰舞来吸引皇帝的注意,从而达到能够得到皇帝的欣赏,提升自己的位份,从而得到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利和自由。 剧中最大的傲娇的女人就是华妃。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华妃的嚣张因为她的美貌和皇帝对他的喜爱,最重要的因为他拥有掌握着大权的哥哥年羹尧。这也是华妃可以在宫中十分嚣张傲娇的最大资本,女性始终处在父权制度文化之下,有非常强的依赖性。 宫廷剧中的女性不论强与弱,最终大都是悲剧的命运。这点从她们一开始就处在男权制度下的处境息息相关。《诗经 小雅 斯干》中有一段清晰的描写“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载弄之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始终低于男性而存在的,女性一直都是受男性身体、精神各方面的控制,没有人身自由。在身体上女性不低男性,在内心里封建社会的女性又没有抵抗男性的内在力量,从而也就注定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最终都是悲惨命运的结局。

《甄嬛传》中的皇后,看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际她也是难逃悲惨命运的结局。皇后虽然是贵为一国之后,但是她终究是个女人,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之下,她也是没有任何权利可言的。皇后虽然是家庭地位显赫,但作为女人,她注定了是为了家族荣誉和利益的牺牲者。皇后是父亲的妾侍所生,封建社会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决定了她一生都要承受庶出的耻辱。 作为皇后的她,一生深爱皇帝,渴求得到皇帝的爱,最终在皇帝心中也不过是纯元皇后的替代品。作为剧中的主角以及最后的胜利者甄嬛,最后的命运也不过是一个大悲剧,虽然甄嬛最后胜了,但是她面对的不过是当年华妃面对的一切。新的皇帝为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对甄嬛十分客气,但是又有多少真情在其中,不过指是权宜之计罢了,最终甄嬛不过是可以明哲保身,在宫中孤独终老。 中国古代的服饰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华服蕴藏着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具有十分稳定的传承性,中国历代的华服样式都有明显区别,从而展现出的每个时代的特色和变迁。随着后宫剧的热播,很多观众开始关注剧中的服饰,各色的服饰搭配背后体现着养肥的礼制规范,同时体现着后宫女人们的身份地位。 从电视剧甄嬛传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的华服颜色种类十分多,色彩艳丽,五颜六色的色彩让服饰看上去既高雅又华美,同时可以很清晰的体现出华服主人的身份地位及气质性格,不同的年龄、境遇之下穿着不同的服饰,体现其当时不同心境。

以甄嬛为例,在她刚入宫时,穿着一身荷塘春色的小袄,看上去十分的清秀,充满少女情怀,也标明当时甄嬛的内心充满对爱情的期待。盛宠后的甄嬛,春风得意,所穿服饰低调华丽,翠绿、艳粉的服饰展现出甄嬛身份的提高,以及处在爱情滋润中女人的幸福感。 甄嬛后来穿过两套吉服,尤其在甄嬛历经磨难回宫后,她身着大红色吉服,展现出她的地位已经到达顶峰,胸前的龙腾的红色刺绣更是充分展现当时甄嬛的雍容华贵,不可一世。到后来当上太后的甄嬛,基本上穿的全是明黄色的吉服,明黄色展现了她的后宫最高地位,高不可攀,同时也展现了她内心的孤冷,前后服饰的对比,让我们意识到,那个初入宫的小女孩再也回不来了。 三、结语 《甄嬛传》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封建社会后宫女性生活的状态,剧中呈现出很多的勾心斗角,将后宫女性争宠,用尽心机各种斗争表现的淋漓尽致。“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如此,女性最终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自身的权利。 但同时也展现出她们对命运的抗争,试图去追求自由,但最终仍是失败。从这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都是特定社会下的无奈之举,从而展现出封建社会女性华服背后的困境和生命突围。

评论

相关推荐

x 好铃声客户端下载